分享到:
鄱阳县凰岗镇辖内有一座危桥,村民称会随时坍塌。4月21日,中国江西网记者和县水利局联系并反映情况时,遭多部门推诿,其中一名建设管理股程股长竟称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中国网4月23日)
没公车接送,出行不方便,这是事实。基层事务多、工作繁忙、很辛苦这也是事实。办公事开公车,没有公车无法办公,看似合情合理,但众利益无小事,在面对记者向其反映乡村危桥随时有可能坍塌时,可能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命关天的大事时,程股长却以没有公车为理由不下乡,这种说辞在,未免有点太牵强附会了。
没有公车就不下乡,这是什么矫情逻辑,难道没公车就不办事,就能致群众的安危于不顾了吗?这样的基层干部还能称的上“干部”二字吗?这样的基层干部真的能为人民服务吗?
身为基层官员,下乡本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责所系,实属本分。基层干部重点就应该在“基层”,不下乡就不可能深入民间,就不可能体察到真实民情,也就无法更好地为民服务。试想,如果基层官员个个不下乡,那么谁下乡,如何架起基层与中央的桥梁?有没有公车都得下乡,岂能讨价还价?
想当初,没有公车的年代,老一辈的基层干部不也坚持都下乡吗?当年,焦裕禄等干部骑自行车走遍兰考县每一个村庄,对村庄情况了如指掌,治理兰考盐碱地成竹在胸。诚然,今天的时代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下乡用公车已经成为习惯,但是也不能没有公车就不下乡啊。俗话说的好:“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如果真想下乡,没有公车想尽办法也能下。危桥问题已经摆在面前,处理危桥问题,都是有“办法”去的。没有车不是关键,有没有心才是关键。说到底就是懒政,是干部思想滑坡。
毋庸置疑,现实生活中像“孙连成”式干部的确存在,这样的干部不能要也要不得,对于此类官员不妨学学达康书记的做法,狠刹懒政作风,不行就让其回家看星星。与此同时,希望广大干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真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自然就会有工作的热情,有工作的动力。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