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82岁高龄的村支书黄大发用36年的时间为村民修一水渠的故事,是一段注定流芳后世的佳话。(2017年4月22日中央电视台)
“当代愚公”黄大发“一生只为修一渠”的故事得到无数网友称赞,网友“两江之风”评价说:“精神不灭,力量永存!”网友“茅石惊雷”留言说:“新一代红旗渠,新一代愚公移山。”网友“长治大哥”留言说:“这是一种行动,这是一种精神!让我们继承它,发扬它!”网友“玲姐爱厚厚”留言说:“这样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值得称赞。”网友“远处的烟雨”留言说:“感动,震撼!感谢这样长期坚持农村一线、为村民饮水尽力一生的老村支书。”
黄大发以“拿生命换水”的勇气和决心,带领村民奋战30多年,徒手在悬崖上凿出一条数千米的水渠,为村民引来幸福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和村民们证明“没有信念和努力跨不过的高山”,意义远远超过神话”愚公移山”。
干部是干出来的,事业是闯出来的。黄大发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忠诚于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黄大发,做群众的贴心人,坐“炕头”、掀“灶头”、下“地头”,听民声、看疾苦、寻富路,不当太平官、无为官、空谈家。
脚上沾泥土,心里有真情。做基层工作要甘于寂寞,真心实意为民造福,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为民解难,时时对照、反思自己的工作,努力“做群众倒苦水的缸”“扎致富篱笆上的桩”“碾解难顽石的夯”。(文/云中飞)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