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金虎时评>>本网原创

对“新官”招录过热无需过多解读

2017-04-24 14:27:00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昨日,全国24个省份同时举行公务员招录“省考”,省、市、县、乡四级公务员岗位密集向社会招录“新官”。据各省公开发布的招生公告显示,这次24个省份共招录公务员119694名,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超过378万人。(新京报4月23日)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时间,相同的际遇。随着全国24个省份同时举行公务员招录“省考”,省、市、县、乡四级公务员岗位密集向社会招录“新官”拉开帷幕,一份耀眼的公告数据显示“24个省份共招录公务员119694名、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超过378万人”,再次把公考热持续升温。这也诚如早前的一篇报道形容:如今的公务员招考热已不是一般意义的热,而是暴热、酷热。当然,在《人民的名义》热播的当下,这种现象一个方面说明,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年青一代自主择业空间的一个变化和窄化。说到底,公务员职位还是很多有志青年的人生向往和理想工作。

  其实,至于“共享单车”、古诗词、网络文明、特色小镇建设、权力监督等等入考题,只是我们要关注的点之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时俱进的话题而已。而如此之热报考,我们应当看到,至少“新官”招考这件事还具有吸引力和公平性。虽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起跑线一样,胜率一样,不同的是个人素质水平,这无疑为大批优秀人才报考提供了机遇。再者,从每个人的内心出发,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它职业较稳定,风险相对较小,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都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同时,更能解决后顾之忧。那么,招录过热这也无可厚非。

  何况,“新官”招录本就是国家提供的就业渠道之一,面对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提供的这么好的就业岗位者,百万人争相奔赴也属情理之中。所以,对“新官”招录过热无需过多解读,它并非坏事,不必大惊小怪。

  但话又说回来,对“新官”招录过热虽无需过多解读,但也值得深思和防范于未然。起码作为一个报考的考生,得打消当官就是为了发财、当官就是为了“高人一等”、当官就是“学而优则仕”的小九九。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岗位不同、分工不同,“新官”“旧官”的最终工作就是服务。作为公职人员,除了受到法律法规约束,还要受党规、纪律、内部规定、上级和领导要求的制约,这些约束既包括工作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唯有干干净净、辛辛苦苦、堂堂正正,以后的路才会平平顺顺、稳稳当当,不会磕磕绊绊。

  有鉴于此,在对“新官”招录过热无需过多解读同时,还需要各级政府机关和部门对“新官”正确引导、运用,让遴选出的“新官”尽快成为品德高尚、学识扎实,有志于投身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的“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公务员,从而提升公务员队伍道德水平、提升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抓住密切干群联系和改善政府形象的重大契机。当然,在招考的过程中也得完善招考过程的透明化运作,杜绝“定向招聘”“萝卜招聘”,选拔出适合各个岗位的未来“好干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放弃一棵大树或许能遇见一片森林,公招再热,需要的人才和岗位毕竟是有限。社会才是人才的最大容器,也有更多可以自由驰骋的天空。我们大可不必为了公务员这条路,放弃了人生的其它路,成才的机会、做出一番事业的机会也还有很多。也预祝24个“省考”,能遴选出更多的优秀青年成为合格的公务员,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文/鱼予)

责任编辑: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新闻排行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