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据报道,2015年,河南新县县委第一巡察组进驻卡房乡接受群众举报,当调查发现了诸多贪腐线索时,组长胡伟深夜突接恐吓电话:“都是本地人,你的家是搬不走的,有人要出10万元买你的一条腿!”老纪检胡伟不信邪:“舍我两条腿,也要一查到底!”(5月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年来,村官违法乱纪的案件屡见不鲜,从“小官巨腐”到“裸官”,都能看到村官群体的身影。我们常说村官是无品级的“芝麻官”,手中实权不大,虽然小却是联系党和群众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职位,缘何能口出“十万买你一条腿”的狂言?这种底气从何而来?
从报道中看,纪检干部受到的威胁来自于当地的村干部,而这些村干部之所以会“口出狂言”,一方面是自身在农村“作威作福”时间长,对公然侵吞人民财产认为是“理所当然”,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农村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长期以来,村干部可以说是群众最直接的代言人,它不仅代表了整个村子的形象,更应为村民着想。但是,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特殊地位和村干部的特殊身份,对这一群体的监督和管理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一方面,对村干部的监察制度存在很大漏洞,使得村干部在补贴发放和惠民政策落实等问题上占据了巨大的“主动权”,而村民监督和举报意识的缺失,使得村干部的私欲不断被满足,进而为所欲为。而之所以这些村干部的长期作恶得不到查处,往往是因为上级监察过程中,要么压根儿就没有调查,要么即便有过调查也走了过场,甚至与被调查者沆瀣一气。
应该说,“芝麻官”变成“村霸”,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反映出了政府对村级行政单位监管的缺乏、对村官任免考核监督的疏漏,更反映出农村人民监督意识的薄弱。面对类似问题的不断出现,政府应当引以为戒,通过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监管和发挥村民自主监督作用等多方合作,让村干部的行为、政绩和道德表现透明化,通过监管的“亡羊补牢”让村干部真正成为村民的“父母官”,让“村霸”失掉底气,让村民手中的权利更加“硬气”。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