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面对络绎不绝的送钱送物者,河南省安阳市人社局原副局长卢铭旗“颇有原则”地给自己定下“三不收”的规矩:关系不好的不收、信不过的不收、家庭困难的不收。他靠着如此荒唐的“规矩”来自我安慰、自我麻醉。随着外界不断涌来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卢铭旗的思想防线进一步松动,贪欲也随之如泄洪之水般奔腾汹涌,最终把他淹没。(5月7日中国纪检报)
从谨守原则、拒送礼者于门外导致不敢开手机的军旅劳模,到“逢年过节,人情交往”的“三不收”局长,再到“他们送礼,我来办事,各有所图,没有枉法,甚至可以成为朋友”的腐败贪官,卢铭旗逐渐被“围猎”者裹着人情外衣的“糖衣炮弹”击穿,导致思想蜕变,权力出界,行为越轨,最终在贪腐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直至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关系不好的不收、信不过的不收、家庭困难的不收,何其讽刺的贪腐“规矩”。党员干部作为国家公仆的形象“代言人”,本应时刻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人民群众的事情解决好,积极为他们谋福利,岂能通过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地去追求自身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
官商交往本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往有道,相敬如宾,而不是“勾肩搭背”狼狈为奸。诚然,当今社会有太多的权色诱惑,有复杂的利益网络,要想做到官商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着实不易,这就更要求“官商”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守住道德的底线。平时的小恩小惠其实都是慢性毒药,大多数腐败分子都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
笔者认为,“三不收”规矩折射官员病态的权力观。要打破官商勾结的利益结构,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大对政商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权力透明化运行,方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同时,更应加强党员干部的原则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勿让一些官员因为身居高位久了,而对手中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受不了外界诱惑,逐渐迷失了自己,走上不归路。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