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胡臣臣
5月5日,湖南一位7旬老人被自己退休前的单位要求开《健在证明》,派出所出具证明后批评该单位“对退休职工的生老病死漠不关心”,同时建议“少要求老人开奇葩证明”。洪江市公安局黔城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正是该派出所出具了这份证明。(5月6日《华西都市报》)
“我妈是我妈”“我还活着”“我还健在”的奇葩证明不止是“冷笑话”,更是冰冷民心的“冰块”。虽然,相关部门打着“程序需要”的“旗子”堂而皇之的“硬性要求”,但是“程序需要”是“程序必要”吗?归根结底,还是背后的“避责思维”作祟,自认为该有的证明齐全,如果出事,证明就是自己的“护身符”,还未办事就想着规避责任,还能好好的为人民服务吗?
干部当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披荆斩棘的毅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我还健在”需要开纸质证明吗?难道当事人与之交谈还不足以其还健在?难道几十年后证明“我还健在”仅能靠此时的“一纸证明”?答案统统都是否定的。而要解决这系列问题,根本不是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的大问题,只需要干部履职尽责、敢于负责。“我还健在”眼见就是“真”,交谈就是“实”,办事的干部就能证明,何须再开奇葩证明。
人到暮年,已然是社会边缘化人群,心理难免会有失落感,其将大好青春年华、精气神都奉献给了曾经的单位与岗位,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原单位关心一下“我还健在”的问题,还非得要本人去开“健在证明”,难道就没有考虑一下暮年老人对死亡的思考。党性修养、文化自省是党政建设的坚实基础,但是没有人文关怀空谈党建,打下的“政基”是空心的,更别谈责任感、使命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就要切实做到“换位思考”,落实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是温暖的“服务”,为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而畅通道路,奇葩证明却是在冷漠的“设卡”,为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设置障碍,孰是孰非一目了然,“舍证明而通服务”是唯一策略。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