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五一刚过,劳动者权益保障成为关注的话题。而谈及劳动者,往往有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实习生。“店长一直拖欠工资迟迟不发,两个月后再联系他就找不到了,工资也没结。”说起自己的实习经历,在济南一高校读大二的王鑫(化名)有点郁闷。(5月8日齐鲁一点)
王鑫遇到的问题或许并非个案。每年寒暑假,总有一部分大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选择兼职实习。但是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因为初入社会,受急于求成的心理影响,加之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就容易被一些不法企业利用欺骗,常常免费加班熬夜,被无故克扣薪酬,更有甚者成为某些非法企业的“免费劳动力”。遭遇这种情况,像王鑫这样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权益实属难得。而更多涉世未深的学生往往是“打碎牙往肚里吞”,久而久之,大学实习生就成为了沉默的“羔羊”。
实习对于大学生而言,显然是步入职场前一次宝贵的实战历练。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知识技术,为的就是能在将来的职场上有“用武之地”。一些企业就抓住了大学生这种急功近利的弱点,往往在招聘时许以诱人的条件加以诱骗,而实际待遇却是天差地别。高校实习生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自身的“卑微感”,一些学生深受实习机会不易、想要好好表现争取留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实习生甘愿成为“廉价劳动力”。
大学生面对这样实习的困境,为何就成了被人愚弄的“羔羊”?显然,除了大学生自身的一系列原因之外,相关管理体系的缺失,以及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大学生受骗的诱因。学校与企业之间利益的勾结,实习市场的不健全,法律权益保障制度的缺失,某种程度上也让许多实习生投诉无门。
大学实习本是一段阳光灿烂、追梦造梦的美好时期。面对梦想的绚丽多姿,高校实习生更应从容自信,而非只是遇到挫折困难,就一味地选择沉默无奈。要避免做个沉默的“羔羊”,一方面,作为实习生,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能力,增强自身的法律维权意识,擦亮双眼警惕一些实习骗局。另一方面,社会还需要针对高校实习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给予实习生更大的制度保障。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