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日,湖南省常德市澧县陆家村党总支书记叶双岩用数据说起“挂牌热”专项整治带来的可喜变化:“清理前,挂在村里办公场所的牌子多如牛毛,有50多块,而现在只悬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3块竖牌了。”(7月1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长期以来,在一些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越来越多的牌子悬挂在基层单位的墙上门上,大大小小动辄几十块。不少群众反映,这些地方只负责挂牌,却无相应功能为百姓提供服务。由形式主义催生的挂牌过泛过滥现象近年来有加速蔓延迹象,“牌子满墙”成为基层治理铲除不尽的“野草”。地方党委为基层“减负”,清理基层的“牌子”,这是好事实事,值得肯定。 仔细想一想,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要做好为民务实工作,要服务好群众,不一定需要满墙的“牌子”。要知道,村民有难事、急事、麻烦事需要干部为他们解决的时候,村两委干部基本上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这和村两委的“牌子”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其实,很多时候,浪费物力财力挂“牌子”,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取悦于上级单位部门,以此在考核评估中取得好分数。 为基层“减负”,清理基层单位的“牌子”,这很有必要。但各级党委也一定要注意到,为基层“减负”不能止于清理“牌子”,其实,“牌子”只是一些单位部门形式主义的表象,各级党委如果不深挖隐藏在“牌子”后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让领导干部转变观念,把主要精力用在履职尽责上,用在干出老百姓满意的实绩上,那么一些清理下来的“牌子”,用不多久,就有可能重新上墙,“牌子”满墙就可能卷土重来。 由此看来,把挂在墙上的“牌子”取下来,这只是第一步的工作,更为艰苦和漫长的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深挖细查,从严治理,只有把深藏在一些党员干部灵魂深处的“重痕不重绩”“挂了牌子才是重视”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挖出来,认真治理,才可能让领导干部认识到“牌子挂满墙”“牌子挂不下”是好大喜功的表现,必须坚决摒弃。 清理“牌子”是转作风的开始,党员干部要把“牌子”挂在自己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为民务实工作做得实实在在,让群众满意。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