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金虎时评>>本网原创

治理偷拍“泛滥”现象亟需法治精神

2019-07-22 13:36:00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天哪!酒店里居然发现针孔摄像头!”“这算什么,试衣间、出租屋被偷拍偷录也时有发生。”近日,一名男子在T304次列车车厢厕所里偷偷安装小型摄像头被警方抓获。谈及偷拍偷录,人们难免细思极恐。惶恐的是,这样的偷拍偷录行为下一次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担心的是,法治社会依旧任重而道远。(7月22日澎湃新闻)

  据记者调查发现,偷拍偷录行为之所以“泛滥”,让人深恶痛绝,电商平台、物流公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应该守土有责,避免为偷拍偷录者提供“黑色土壤”。倘若电商平台严格按照《电子商务法》的明确规定,对买家信息进行验证,并询问购买偷拍设备目的,针孔摄像头又如何会流入违法犯罪者的手中?

  对物流公司来说,应该监管有责,要严进严出,彻底切除偷拍黑色利益链。如果物流公司严格按照《快递暂行条例》规定,对寄送物件验视并作出验视标识,也就不会有在公众场所出现的那一幕。

  偷拍偷录,侵犯的是个人隐私,着实触动了公众的神经,也触碰到了法律的底线。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同时,对于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我国早有立法,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许可而擅自生产、销售,都属于违法行为,甚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也就是说,对于偷拍偷录违法行为,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

  法治兴,则国家兴。一言以蔽之,要让公众出行放心、住的舒心,仅仅发挥好行业自律和监管的作用是不够的,根本上靠的是法治思维。一方面,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物流公司,都要知法、懂法、守法,要自觉维护法律,要依规处理、依法办事,而不是敷衍了事、视而不见。另一方面,要让法治“强筋壮骨”,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和违法成本,彻底根除偷拍偷录违法犯罪的土壤。

责任编辑: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新闻排行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