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我省沿海某县级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跑着去厕所的场景并不鲜见。该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人解释:“现在窗口工作人员只有3分钟‘上厕所时间’,有的要跑着去。”这个“上厕所时间”指的是考核指标中的“空岗时间”。(7月21日《大众日报》) 服务空岗,自然会影响工作,损坏形象,甚至造成事故等严重后果。但是,不能为了避免空岗而简单粗暴的设定“空岗时间”,是否矫枉过正?限定3分钟,上厕所都用跑的,这样的风景线,真的值得点赞,值得推崇?守规矩是每个党员的天职,但前提是铁的纪律有可行性。如果纪律规矩成了工作的枷锁,那么这样的规定就不能被称为纪律。 诚然,严师出高徒。但是,严管紧跟的应该是厚爱。只重视严管,换来的只能是工作人员的崩溃状态。长期在高压状态下工作,人的情绪、心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样下去工作质量,甚至家庭生活质量,都会随之下降。这样的结果真的是工作单位想要的吗?管理应该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多些人性化。毕竟人不是机器,需要调节,也需要关爱。 好的措施,应该更好的落地,而且需要切实调研,征求各方意见。而不是一味追求极致。别人15分钟,我5分钟,再不行我3分钟。这样的改动是否科学,是否存在无谓的攀比心态?当然,这些问题还需后续被解答。但是很多政务服务窗口都设有“AB角”,一个人需要临时“空岗”,也必然会有人进行顶岗,基于这种情况,设定的“空岗”时间过于短暂,就显得有些太过生硬、死板。 其实,对于办事群众而言,只要有窗口人员提供服务,不长时间出现“空岗”问题,群众不会去苛责必须的“3分钟”。规定要考虑实际情况,更要从群众出发。 如此看来,追求高标准的服务,并不意味着要把目标理想化,现实情况才是最重要的。要追求服务质量,就要管好服务的人,更要科学的管理服务的人。只要科学设定“空岗时间”,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责任心与压力同在。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