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期,有读者称,其在一快餐品牌自主开发的APP上发现同样的产品,外送和到店取餐的价格差较多,其中某套餐价格相差11元。记者探访发现,多款APP上均存在此情况。对于差价,上述品牌的门店表示,外送与门店自取的价格确实有所差别,这是“公司定的”,而公司为何制定如此规则,该品牌没有进一步解释。不仅如此,多家餐厅的堂食价格也与外卖有所差别。(7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外卖由于方便快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线上线下的双重价格让用户深感自己“被骗”,不仅仅是这家快餐品牌,其他餐饮品牌还有街边小店同样都存在“同菜不同价”的现象,外卖比堂食贵已经成为了餐饮行业的“潜规则”。 一份外卖除了菜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还需支付相应的包装费和配送费,在此看来,外卖单纯的菜品定价高于堂食显然不能够得到消费者的理解。但是外卖行业除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相应的外卖平台,平台在为商家和消费者“牵线搭桥”的同时要从中抽成,平台发展之初的补贴逐渐降低,推广服务还需额外付费,“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在外送订单上得到的利润越来越少,自然要从消费者身上找回,外卖价格高于堂食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商家毫无标准、毫无依据,同时没有向消费者说明的情况下随意定价显然是不合理的。一来,商家随意定价,无规可依,制定的价格缺乏合理性,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二来,商家的群体行为会影响整个餐饮行业的风气,上不得台面的“潜规则”会影响商家自身的信誉度,让消费者对其失去信心,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无论是商家利益还是消费者的权益都需要我们尽最大可能去保障,对此,不如将“潜规则”变为“明规则”。外卖平台和商家都需要消费者来养活,但是对于外卖平台抽成数额以及配送费、商品利润分配比例都应该形成行业的明文规定,用白纸黑字来平衡各方利益;外卖餐品与堂食的价格也应形成合理的差异,商家在外卖平台菜品价格栏中应向消费者作出明确说明,公开透明才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自身的权益正在被尊重;同时,对于外卖平台的服务费与推广费相关部门也需要予以监督和指导,杜绝“买排名”,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外卖是科技带给我们生活方式上的巨大福利,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但是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只有将“潜规则”变为“明规则”,杜绝掩盖和欺瞒,才能让整个行业有规可依、有规必依,相信消费者乐于为正常的成本增加买单,也乐于为生活中的幸福感买单。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