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金虎时评>>本网原创

“鬼屋扮鬼”,咋就成了“模块化教学”

2019-07-25 15:08:00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近日,有网友爆料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将学生送到北京欢乐谷“鬼屋扮鬼”。对此校方回应:系模块化教学,正轮岗。(7月24日澎湃新闻)

  模块化教学,又称“能力模块”,本是舶来品,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职业学院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已任,肩负工业兴国历史重任,理当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因此,该学院实施“模块化教学”,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创新之举,无可厚非。

  “鬼屋扮鬼”,不过是经过特别的化妆,将人打扮成传说中的鬼的样子,以刺激游客感官,丰富其旅游内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均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无关”,故此说法显然难以立足,更难以让公众信服。

  实习,本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能让学生认识社会,真切了解社会所需人才,其用意是检验学生知识与能力之不足,知不足而奋起追赶,以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不断提升自身知识与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虽说到“鬼屋”学“扮鬼”,也是社会所需的工种,也能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但却与所学的专业“南辕北辙”,再者,世上本无鬼,“鬼文化”乃封建迷信之产物,当属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理应将其抛弃之。

  职业院校,也是大学也。大学者,传播先进文化与科学之圣地也,理当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而以实习为名,安排学生到“鬼屋扮鬼”,无形中向学生传播“消极文化”,显然已经背离了大学应有的方向。

  实习者,教学之必要延伸也。对此,职业院校,理应高度重视,精心编制方案,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基础上,还需依据学生专业特点,本着有助于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原则,细心选择实习岗位,用心选择“师傅”,将实习变成技能提高的过程,为学生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实中,个别职业院校,却巧用“实习”平台,动起了歪脑筋,将实习生变成了“廉价劳动力”,不顾学生专业特长,与“老板”拉拉扯扯,随意安排实习岗位,涉嫌从中谋取“非法利益”,让实习变味、走调。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需要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来支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职业院校也当牢记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自觉履行育才职责,创新开拓,做到“不忘初心”,不可被“一时私利”蒙蔽了眼睛,从而迈不开前进的步伐,贻误了学生发展,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打着“模块化教学”的旗号,让学生“鬼屋扮鬼”,不仅不利学生专业发展,也影响到学生健康成长。为此,还望该院校“迷途知返”,及时改正;同时,也盼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让类似“鬼屋扮鬼”的怪事,不再发生。

责任编辑: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新闻排行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