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野生动物园内的一只名叫“油条”的水獭,前些天帮助游客打捞起了掉在水池里的手机,视频传到网上后,这只水獭吸粉无数。当事游客赵女士也表示会制作一面锦旗以表达对水獭“油条”的感谢,这面锦旗从北京寄到了上海野生动物园。锦旗上写着:“拾金不昧暖人心,品学兼优展风采。”赵女士通过视频连线再次看见水獭宝宝,她激动地说:“它太可爱了,我一看见它我就特别高兴。”园方特意为水獭“油条”举行了一场简短的表彰仪式,同时,额外奖励“油条”一条鲜活的小鱼。保育员胡伟表示:“水獭是定时定量喂养的,但是广大网友都强烈要求给它加餐,我们在它身体允许范围内给它加了一条小鱼。”(10月12日 《潇湘晨报》)
面对这则社会新闻,我们不光看热闹于“捞”,还应思考其中蕴含的“生物多样性”秘密。
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植物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见到“水獭帮游客捞手机”这则新闻,我们对人类为什么应该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道理,多少就有些“看得见而摸得着”。不是么?赵女士的手机掉进水池,竟然还有一只名叫“油条”的水獭帮她将手机捞了上来,这不是“见义勇为”么,这不是“拾金不昧”么。水獭是我们的好朋友,孔雀、大象、猫头鹰,还有柳树、菊花等等,同样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说,善待动物、善待植物,善待山山水水,善待大自然,就是在善待我们人类自己。尊重生物多样性,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实话。
“水獭帮游客捞手机”这则新闻的另一大看点是“网友跟贴”,不少网友说,赵女士赠给上海野生动物园一面锦旗莫如给那水獭送一些小鱼,也让水獭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奖励。其实,“赠旗与赠鱼”之争,问题的根本所在是,我们人类怎样才能保护大自然而“对症下药”?这里,仅以治水为例,如果是河流被污染,那就应该壮士断腕而“停止排污”,并对污水加以净化,而如果是遇上“洪水滔滔”,那应该“堵不如疏”,总而言之,人与大自然应该友好,而不是“对着干”,也不应该只是将“保护环境”喊在嘴上而写在纸上,应该落实在行动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赠旗”不如“赠鱼”。
末了,说几句题外的话。一天,笔者前去石家庄参观河北省博物院,只见,广场上有成千上万的鸽子,有的在觅食,有的在飞翔,有的在大摇大摆地漫步,不少孩子和家长正在给这些身边的小家伙喂米。我不敢走得太快,生怕踩着“可爱的小朋友”——广场上,人们给鸽子食物,鸽子给我们快乐。“生物应该有多样性”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我们人类永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来源:红网 作者:张传发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