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北斗时评>>金虎社会
面对病魔,更要好好地活

2021-10-12 08:49:28    来源:钱江晚报 分享到:

  10月10日,2021年杭州吴山第七届健身锦标赛在红星剧院上演。41岁的桐庐选手王伟格外引人注目——涂了健美的油彩,也没有完全掩盖住腹部一条深深的伤疤。原来,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

  2014年,王伟被查出滤泡淋巴瘤中晚期。2018年,肿瘤复发,王伟的病情进入晚期。即便如此,王伟仍没有放弃对健美的追求。

  王伟的故事感动了很多读者。从王伟身上能感悟到什么?听本报评论员一一说来。

  向死而生,活出精气神

  本报评论员陈江:

  41岁,161天减脂31斤。癌症晚期,站上了健美赛场。王伟这是在干什么?

  他在用生命回答人生的终极问题——如何在病魔面前更好地活下去。

  命运浮沉,世事难料。可以说,王伟踏入了“向死而生”的境地。他的脸上没有悲哀的神情。他的身体还在诠释健与美。他举着火炬,追逐生命的光明。虽然他的生命面临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威胁,然而厄运剥夺不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满腔的热爱。

  他在做什么,他在坚持什么,他就是什么。只要活着,力量就从他的身体里生长出来。

  对生命的理解,和生命本身一样重要。王伟身体力行,讲述了一个道理:能够打倒一个人的不是困难,不是疾病,不是对手,而是自己。

  不该简单模仿,但可学其精神

  本报评论员高路:

  王伟的经历,其实非常具有感染力,也非常具有榜样力量,相信一定鼓舞了不少病友的斗志。

  可是,在学习王伟的过程中,不能好高骛远。从病历本上看,王伟是病人,从未停止过与病魔的抗争,可是从其健身经历看,他又是个强人,让人时常忘记他还是个病人。这份自律对意志力的要求非常高,正因为难,所以能做到的人一定是少数,这并不奇怪。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评估自己的身体,我们可以学习他的精神,但没有必要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更不用为做不到像他一样而沮丧。

  需要提醒的是,在病人和强人的转换中,最难把握的是“度”。什么样的训练强度合适,什么项目合适,都是学问。

  这显然不是靠意志就能解决的。疾病治疗和健美健身都需要讲科学,对王伟适用的未必对其他人也适用,还是要看每个人的特点,不该简单模仿。多听听专家的意见,多了解自己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量力而行。

  生命的厚度,比长度更重要

  本报评论员项向荣:

  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尚且如此珍惜时光热爱生活,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一生中只有一次的生命?

  类似王伟的例子并不少见。患肺癌的贺明,从得知患病后开始跑马拉松,至今已经跑了39场。在赛道上,瘦弱的他举着“肺癌晚期,跑马慷慨,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旗帜一路奔跑。

  是的,他们比常人更加明白:生命的厚度比长度更重要。有句话说:人生若只余须臾,亦当璀璨如繁星。王伟、贺明等,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鼓舞我们,走出困境,去大胆地奋斗,生活,享受生命。


责任编辑:张楠

我要留言

昵称:
评论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