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日,世界首条高寒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高铁建成通车,它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如今,哈大高铁即将迎来十周岁“生日”,它的发展见证了中国高铁十年的风雨变化。
十载光阴,铺就便捷之路缩短时空距离。哈大高铁北起哈尔滨市,南至大连,纵贯中国东北三省,共设22座车站,营业里程长达921公里,以哈大高速铁路为南北主轴的东北铁路网,通过与秦沈客专衔接,融入中国高铁路网,形成以沈阳、长春、大连等城市为中心2小时经济圈、各主要城市到北京4至6小时经济圈,为东北的振兴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哈大高速铁路不仅极大缩短中国东三省主要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也为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条件,释放东北地区铁路货运能力,沈大线每年可增加货运能力1150万吨,京哈线沈阳至哈尔滨区段每年可增加货运能力1000万吨,极大缓解哈大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
十载光阴,全面深化改革促发展提升效率。哈大高铁在检、养、修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上打破专业壁垒,深入推进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组建由工务、电务、供电三个专业“跨界融合”而成的综合维修队伍,全面负责高铁基础设备设施的日常巡视检查、检测监测、养护维修等工作,大幅提高了高铁基础设施运维质量和效率。经过十年的运营实践,哈大高铁已形成集基础设施、移动设备、综合检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为一体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了系统配套的高寒高铁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哈大高铁列车的安全有序运营。
十载光阴,探索科技手段破解技术难题。哈大高铁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条高寒高铁。在建成之初没有成熟的设备维护经验可借鉴,面对寒冬风雪大、地域跨度广、设备复杂多样、作业空间分散等诸多条件变化和管理、维修难点,尤其是防冻胀路基、接触网融冰和道岔融雪三大技术难题,哈大高铁在设备运用和维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数据查询、人才培养、多番试验、天窗整修等多方面探索手段,从“摸索”到“破解”再到“防控”,将新科技、新思路、新办法在安全生产中广泛应用,逐渐构建起科技管控安全新格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成功破解了多道严寒地区高铁养护的世界性难题,全面掌握了高寒高铁设备的维修、维护技术,为世界高寒高铁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
十载光阴,呕心沥血只为守护温馨之旅。十年的奋力攻坚、十年的精心守护、数千名凝心聚力的铁路职工、数千个严寒酷暑里的日日夜夜、数十万趟安全开行的动车组列车,时间的流逝,沉淀下来的是哈大高铁运营优良的成绩,是高铁设备在高寒地带运用正常的良好现状,是数万名旅客们乘坐哈大高铁时洋溢喜悦的笑脸,是旅客们归乡热烈期盼的眼神,是万千铁路人护送旅客安全快速抵达目的地的欣慰之感。
哈大高铁这十年,守住了这份独特的“情怀”,擦亮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名片,彰显了中国高铁的非凡实力。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