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金虎时评>>金虎文化

又逢七夕,如何让青年人继承传统仪式感?

2021-08-13 09:21:07   来源:红网

分享到: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540名受访者进行的“七夕调查”显示,77.4%的受访者会在七夕表白。值得注意的是,仅17.3%的受访者会学习体验七夕的传统文化习俗。(8月12日 《中国青年报》)

  8月14日逢七夕,近八成受访者于七夕表白,既说明当代青年人期待利用好传统节日的浓烈氛围,为恋爱赋能,也说明当代青年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认可。乐于过节虽好,可现代七夕节发展至今日,应当从过去的“形式化”走向“精细化”。当代青年人背负的文化传承责任,呼吁我们持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很多人习惯性地将“七夕节”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实际上,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于公元8年前的西汉时期便开始普及。而情人节实称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公元270年之后的罗马帝国时期。从时间看,七夕节历史更久远,文化意味更深邃。将“圣瓦伦丁节”称为西方的“七夕节”并不为过。走进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错误沿用的情人节由头,应当被改过来。

  谈到过节,很多青年人热衷于走吃饭、电影、鲜花、送礼这样的“老套路”。可立于体验经济时代,照搬外来“情人节”习惯,已不能满足日渐丰富的恋爱需求。其实,共度香桥会、接露水、拜七姐等等传统七夕仪式,也能为青年男女带来十足的过节仪式感。抓住净水视影、结红头绳、姑娘洗发等等过节形式,想必可以激活更多“高颜值反应”。不到两成受访者愿意体验七夕传统文化习俗,实在有点少。

  “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当代青年人不能忽视传统节日的浪漫魅力。只要我们挖掘文化习俗,将今天的浪漫文化与传统的浪漫习俗结合起来,充分拓展传统节日内涵的文化意味,势必能带来丰富的浪漫体验。由多样礼仪加成的浪漫传统节日,其创造的商业价值,不会比2月14日更少。无论是从文化、经济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拓展七夕节文化的益处都不会少。

  建议有关企业、商家、文化单位,能利用好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好时机,为过好“七夕节”灌注更多创意,创造更多能迎合青年人过节诉求的新节俗,带动传统节日丰富发展。(严奇)


责任编辑:张楠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新闻排行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