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地在开展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回头看”时,对某乡镇杀了个“回马枪”,却发现全镇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仅停留在“示范点”上,除推荐给上级检查的典型,半年前打造的“亮点”社区外,其他社区并未及时跟进推行,让“亮点”成为“流星”,亮了也就完了。
开展一项新的工作,或者推行创新举措时,往往要先行试点。通过打造“亮点”,建立示范样本,从中总结经验成果,探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全面推广做准备。如果“亮点”成为“虚点”“空点”“白点”,甚至“终点”,昙花一现,那这样的“亮点”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对该项工作的推进也毫无裨益。
“亮点”成“流星”,是政绩机会主义思维在作祟。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为了博眼球、出政绩,往往是不择手段。有的存在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规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成成绩等用总结材料“包装”工作实绩的现象,工作刚刚开展,就急着打造“亮点”,鼓吹宣传;有的集中人财物的优势力量,专注打造“亮点”,特意为上级检查作秀,目的是以“亮点”博取组织表扬,从而一俊遮百丑,借机得到全盘肯定,趁此捞取政绩荣誉。如此“亮点”,自然只能“亮眼”,只能亮一阵子。
打造“亮点”,贵在一个“实”字。真正的“亮点”,或许就是靠着一份执着拼出来的,是长期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即使有意为之,也是咬定目标不放松,集智聚力做实每项工作,以“绣花功夫”做细各项步骤,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干在前列。如此,方能胜利到达终点,让“亮点”闪闪发光。
如何不让“亮点”成“流星”?一方面要下真功夫、实功夫,把一个个“亮点”做成“实点”;另一方面需要以“亮点”为起点,对标任务奋力赶,一脚一步往前行,保持韧劲、善作善成,有始有终地推动整体工作。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境界,不急功近利,更不追名逐利,而是回归初心、为民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如此,“亮点”才不会是一闪而过的“流星”,而是成为大家学习赶超的“恒星”。
作者:李瑛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