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北斗时评>>本网原创
大龄新生“回炉”职校学习说明就业观更务实

2021-09-08 16:56:25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我不是家长,我就是新生。”近日,一段多名中年人出现在山东一所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现场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这些“新生”都已经有40多岁了。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近两年确有不少“大龄学生”来校“回炉”读书。

  在我国,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中年人“回炉”职校再学习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应该说比起一些动辄怨天尤人的大学毕业生和中年人,这是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中年人能主动改变以适应社会需要,并认识到技能型人才的价值,是一种积极的就业观念。这种智慧、理性、积极的择业举动,难道不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写照吗?

  中年人“回炉”职校学习,既是对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的重构,也是对人的价值衡量标准的重新思考。

  职业教育往往被视为“他人的教育”“失败者的教育”,只有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好大学,才会去接受职业教育。但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回炉”职校学习。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不少人甚至选择了“啃老”;另一方面是,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的短缺,技校毕业生成为各企业急需的“香饽饽”,这一对比使许多中年人开始意识到社会所需,自己所须,回到职校“回炉再造”。

  据统计,目前我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人到3300万人之间,在中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的短缺量就高达60万人,有的企业为一些高级技工岗位开出年薪几十万的高价,就是招不到人,最后不得不聘请国外下岗的高级技工。不难发现,我国在40岁的中年人,正值年轻力壮的年纪,不是社会不需要中年人,而是中年人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相反,企业急需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各类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大升值。曾经“受甩”的职校生一下子成了用人单位竞相争抢的“香饽饽”。

  然而,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中年人“回炉”职校再学习是受市场力量的驱使。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要求就业形式的多元化、人才能力的多元化,而不是千人同面。中年人“回炉”职校再学习后不仅拥有了一定的文化素质,还学会了某项专业技能,增加了他们就业的砝码,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实现顺利就业。从这个层面来说,对于中年人“回炉”职校再学习现象,我们应该叫好。

  当下,职业教育频迎政策暖风,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职业院校需要与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和个人愿望进行全面的有机对接,才能不断优化和调整教育教学模式,真正培养一批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众多中高考毕业生的同等选项之一,如此激活“源头之水”,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培育优良的生态。(安进秋)


责任编辑:张楠

我要留言

昵称:
评论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