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欣
近年来,“网红”主播带货越来越火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将假冒知名品牌的服装打着外贸“尾单”的噱头混入交易平台,一些消费者缺乏辨别假冒品牌服装的知识和经验,购入一批批“骨折价”大牌产品,却最终发现上当受骗。
“直播间才有的优惠”“给粉丝再上一波福利”“平时价格1999,直播价格199”……在主播激情的叫卖声中,消费者很难抵挡住这样的“惊爆价”。
消费者上当受骗频繁“踩坑”与不法分子虚假宣传、骗术多样不无关系,他们有自己的“行话”,称斐乐为“飞啦”等,更重要的是,其背后从源头到销售终端所形成的全方位产业链,往往涉及区域大、人员密集,若不能将其连根拔起,势必“春风吹又生”。
假冒伪劣商品违规穿马甲,再怎么伪装也逃不过法律的眼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据5月22日《法治日报》刊发《主播带货“骨折价”,八成有坑》文章报道,2021年6月,山东省菏泽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服装案件,抓获田某某等37名犯罪嫌疑人。该案售假范围波及全国多个省份,被公安部作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十起典型案例之一公布。由此,各地相关部门也围绕保护消费者权益依法开展整治活动。
治理乱象不同于喊口号,仍需久久为功,将所谓“骨折价”商品“打骨折”。相关部门不妨紧跟骗术变化,及时跟踪相关产业并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同时,直播带货处于风口浪尖,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证照不全、欺骗顾客的商家要及时采取退市措施,敦促平台形成良好的经营环境。作为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提请仲裁或诉讼,皆是行之有效的维权举措,同时也是协助打击的社会义务。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