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北斗时评>>本网原创
梁启东:加息、缩表、金融危机与全球性经济衰退

2022-06-19 15:36:44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作者:梁启东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5日,备受瞩目的美联储议息决议出炉,靴子终于落地。原先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75个基点的消息成真。

  为什么人们普遍预测美联储加息,而且高强度加息,甚至被称为“暴力加息”?因为美国正面临着持续的高通胀压力。前几日公布的数据现实,美国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8.6%,超过市场预期的8.3%,创1981年12月以来新高。核心CPI同比上涨6%,高于市场预期的5.9%。环比CPI上涨1%,核心CPI上涨0.6%,都超市场预期。美国正遭遇40多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连前美联储主席、现任美财政部长耶伦都承认,她在2021年对通货膨胀走势是“暂时性现象”的判断是错误的。

  控制失业和抑制通胀,特别是后者,成为拜登政府最头痛的问题。高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导致支撑增长基础的消费减少;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福利减少;低收入者福利受损,在通胀中会遭受损害较大;而高收入者、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却可以获益,所以导致贫富差距拉大。通胀问题不解决,美国社会就不会稳定。

  但是,美国的制度体制和发展模式,其自身很难解决通货膨胀问题。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拯救金融市场,未来刺激经济,美联储的办法就是祭起印钞机的法宝。美联储推出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与正常情况下央行的利率杠杆调控完全不同,面对经济低迷,量化宽松更多地用于经济危机时的经济刺激计划。量化宽松调控目标为长期低利率,国家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央行货币政策不是微调,而是猛药入口。到2020年初出现“股灾”,美联储更是执行“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近两年美国通胀的快速演进,就是过度刺激的需求与供给短缺的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多年来,通过非常规货币政策推高金融资产价格,实际上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特别是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甚微,因为多数企业主要是用钱来回购股票,而不是投资于产能。结果是虚拟经济以几何级数增长,规模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导致美国制造业进一步外流,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无限量”量化宽松,“不解恨”地印钱,不出现通货膨胀才怪。于是我们看到,美国的通胀率不断跃升。仅2021年5到今年5月一年来每月的CPI同比数据为例,我们看美国通胀率迅速提高的态势: 5%、5.4%、5.4%、5.3%、5.4%、6.2%、6.8%、7%、7.5%、7.9%、8.5%、8.3%、8.6%。这一组共13个数字是冷冰冰的,反映着美国通货膨胀在不断恶化。

  今年2月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美西方全力制裁俄罗斯。制裁本身和战争导致的全球产业“断链”、能源和粮食供应所受严重冲击,美国也受到影响,5月能源价格同比上涨了34.6%。这更加加剧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调整利率水平,成为美国抑制通胀的不二选择。早就有学者们预测,针对美国经济的持续过热,美联储可能会采取更高强度加息的措施。果不其然,美联储大招来了!

  今年3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接近于零的水平上调了25个基点,开启了本轮加息周期。5月初,美联储又宣布加息50个基点,并暗示可能在今年6月、7 月、9月每次加息50个基点。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0.75%-1.00%上调75个基点至1.50%-1.75%。此次加息幅度为美联储1994年以来单次最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次会议(7月份召开)或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他为美联储的政策解释道:持续加息将是适当的,而75个基点的涨幅异常之大,预计这种幅度的加息不会是常态化的操作。就是说,本次大幅加息不是常态,下次会议还可能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

  需要指出的是,美联储高强度加息的同时,缩表也拉开了序幕。今年5月份,美联储宣布将从6月1日开始缩表,每月拟减持475亿美元资产,三个月后增加到950亿美元。上周三,美联储停止对150亿美元到期国债进行再投资,这是疫情初期美联储启动债券购买计划以来首次这么做。其中,美债缩减上限最初为每月300亿美元,9月增加到每月60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缩减上限最初将为每月175亿美元,9月增加到每月350亿美元。

  美国的高通胀可能被扼制吗?鲍威尔主席,会不会像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在1979至1980年通过扭转货币政策,驯服了通胀,进入“沃尔克2.0时刻”?真的很难说。

  货币政策从来都是双刃剑。加息一定会解决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吗?鲍威尔在赌,美联储也在赌,这就是一个两难选择:不加息,通胀受不了;加息,抑制和牺牲需求,可能面临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既要控制住通胀,又要让经济软着陆。

  确实如此,加息大大提高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前不久,根据媒体对美国65位经济学家的访问,经济学家们认为未来12个月内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为28%,高于1月份时18%的概率。

  美国或将陷入经济危机,这一预期也让全球资本担忧。确实市场几乎马上对美联储的加息“大招”做出了反应:由于担忧激进加息会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北京时间16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大幅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破三万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重挫4%,标准普尔跌幅3.25%。尽管当日高位跳水的三大指数尾盘收涨,但次日,全球金融市场巨变,欧美市场尤甚。欧美股市全线下挫。美股标普500、纳指、道指分别暴跌3.25%、4.08%、2.42%至3666.77点、10646点、29927.07点。英国富时、德国DAX、法国CAC分别报收7044.98(-3.14%)、13038.49 (-3.31%)、5886.24(-2.39%)。

  高企的通胀压力、政策调整进退两难的选择、“缩表”政策的交织影响……人们最担心的,是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如果处置不当,美国经济就会遇到大麻烦,就将进入“滞胀”,甚至进入衰退和萧条,那样给世界经济也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对世界经济而言,目前,由于疫情“天灾”,同时又有“乌克兰战争、美国通胀的拖累和加息的衍生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冲击、全球能源危机……这些“人祸”的影响,世界经济仍然存于景气指数不高的状态。为了应对这些危机,长期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目前的全球债务水平和杠杆率高企,导致政府和市场的杠杆率都处于高位,而各国政府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没有提高。金融业链条长,市场信息不对称,价值实现过程曲折,既有“黑天鹅”的攻击,也有“灰犀牛”的骚扰,各类风险苗头很多。金融危机“宿醉”未解,前所未有的债务水平再次袭来,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世界各国高悬。

  下一步是否会发生席卷全球的、类似2008年一样的“金融海啸”,现在还不敢妄论;但全球性金融危机,实际上正在来临;全球性经济低迷,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衰退,是大概率的事件。因为无法承受的债务积累,无法激发实体经济内生动力,金融市场再次陷入大水漫灌——危机——收缩——放水——危机——收缩的死循环,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在不断积累、不断加大,美国正处于一场拖累全世界经济的重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悬崖边上。

  今天的世界处在美元本位的时代,也就是全世界都是基于美国国家信用为本位的时代。美国通过印钱,就可以从国外拿走商品,留下美元。而不用像新兴经济体国家那样,必须通过辛勤劳作赚取大量外汇,然后才能去购买所需的国外商品。发达国家为了刺激经济所采取的超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让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品尝着输入性通胀、资产泡沫的苦果。美联储无论是的量化宽松,还是加息、缩表,实际就是通过“印钞票”,来攫取别国的资源和资产;就是恬不知耻地从全世界的储蓄者身上征收铸币税;就是从世界各地居民的饭碗里抢食品给美国居民,就是从全世界股民双手护住的腰包里明里或暗里抢钱补贴美国资本市场。对此,世界各国要高度警觉,警惕美国“转嫁”本国经济危机。(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责任编辑:宋长春

我要留言

昵称:
评论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