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北斗时评>>金虎民生
“隔离险”不能成“忽悠险”

2022-02-09 08:59:47    来源:红网 分享到:

  2月7日,银保监财险部发布了《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严格销售行为,在宣传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不得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等重要情况作出容易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不得以博取消费者眼球为目的,进行片面宣传和恶意渲染炒作。(2月7日 新京报网)

  众所周知,近两年的新冠疫情反复出现。在动态清零的政策下,政府对感染者和密接者集中隔离,就成了重要的防控措施。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保险公司瞅准商机,适时推出了“隔离险”。“隔离险”以保费低、保额高、易投保等为营销卖点,一经推出就受到消费者青睐。

  所谓的“隔离险”,也就是隔离津贴。当投保人因疫情而被隔离时,保险公司就会按每天一定金额补贴投保人。保险公司推销“隔离险”时,往往打出的广告很诱人:比如“人家被隔离是焦虑,你被隔离是赚钱”;比如“隔离1天补贴1000元,居家躺着赚钱”等等。一时间,“隔离险”似乎成了规避隔离损失的香饽饽。

  保险公司与时俱进,推出新的险种,当然无可厚非。“隔离险”的推出是好事,可以在疫情期间获得更多保障。不过,有些保险公司在推销“隔离险”时套路很多,他们会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进行片面或虚假宣传,或者淡化乃至隐藏免责条款,积极宣传却消极理赔,侵害了投保人的权益。

  媒体记者调查发现,某保险平台的“隔离险”宣传页面上,“隔离200元/天”被用粗体大字标识,非常显眼,但一些“免责事项”字体却很小。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隔离都能获赔,理赔需要有苛责条款,比如“免费隔离不赔”“居家隔离不赔”等。但保险销售人员并不会强调这些。所以,如果购买者不认真阅读保险合同,买隔离险就如同交了“智商税”。

  “隔离险”的解释权归保险公司,很多投保人隔离也不能获赔,感觉被保险公司的文字游戏忽悠了,对“隔离险”怨言颇多。鉴于此,银保监财险部出台了这则《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规范“隔离险”的宣传、销售和理赔,不得虚假宣传,不得误导消费者,不能无理拒赔,并且要求保险公司把免责条款向投保人说清楚。

  收了保费,“隔离险”却发挥不了“保险”的作用,就脱离了保险的初衷,保险公司一方受益,它就成了“忽悠险”。若如此,躺赢的不是投保人,而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推销“隔离险”时,一定要保障消费者权益,把心思更多花在做足保障和做好服务上。

  黄齐超


责任编辑:张楠

我要留言

昵称:
评论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