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北斗时评>>金虎民生
“面膜变身‘械字号’产品”当心被收“智商税”

2022-03-04 08:47:36    来源:中安在线 分享到:

  “从朋友圈刷到医美面膜见效快,对敏感型皮肤有帮助,总觉得比普通面膜好。”00后在校生姚楠没有做过医美项目,但购买面膜已经从基本的补水面膜转为了医美面膜。拿到买回来的医美面膜后,她却发现备案号还是和以前买的补水面膜一样,都是妆字号(化妆品的备案号),“以为买的是医疗产品,没想到还是化妆品。”

  不论是朋友圈里的微商,还是“种草类”app,“医美面膜”各类视频、图片扑面而来。刚刚做完光子嫩肤的90后黄女士听美妆博主介绍,医美面膜有医疗效果,都是‘械字号’产品,能接触有损伤的皮肤,所以就特地买了一箱医美面膜。可用了一段时间后,和姚楠的感觉一样,觉得跟以前用的普通面膜没有太大区别。

  随着轻医美走俏,药丸面膜保湿补水、医美面膜缓解换季困扰、械字号冷敷贴祛痘消炎等等,不少打着“医美”旗号的面膜受到女性欢迎。近日,南京市民李女士提前收到了“女神节”礼物——网红医用冷敷贴,仔细研究了一番却发现就是普通面膜。

  现如今,市场上“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修复膜”“冷敷贴”……各类打着有医疗效果的产品名称五花八门、令人犯晕。

  “面膜摇身变成‘械字号’产品”,当心被收“智商税”。早在2020年1月,国家药监局就发布《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明确指出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妆字号面膜”不能宣称“医学护肤品”。而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有专家表示,这一类的面膜,被叫做“敷料”,主要用于在做光电医美治疗以后,修复皮肤屏障和对某些皮肤屏障受损的皮肤疾病作辅助修复皮肤屏障。一般情况下,皮肤有问题的患者到医院就诊,首选肯定是药物治疗,敷料主要还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一方面,消费者如果购买的‘械字号’产品宣称是化妆品、是面膜,那就存在宣传上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械字号”医用敷料不像化妆品类的面膜能够每天使用。消费者必须慎之又慎,做到安全用妆、科学用械。专家建议,对于日常护肤来说,并不建议经常使用,每周最多一至两次。平时可以多注意对面部皮肤的保养,比如做到适度清洁,避免过度、深度清洁;科学保湿,合理选择合适自己的护肤品,必要的时候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根据皮肤情况进行选择;认真防晒,选择质量过硬,防晒指数合适的产品,注意物理防晒的安全性和重要性。

  化妆品不同,医疗器械产品无需在成分配料表中注明全部成分,也无需依成分含量由高到低排序进行标注。这使得一些企业有了投机取巧的机会。他们将医用敷料这类产品按照医疗器械进行备案,又当作化妆品来宣传推广。可以这么说,这类产品市场繁荣的背后,是“打擦边球”的虚假宣传和企业钻备案管理要求的空子。对此,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严加监管,严厉打击,不能任其“野蛮生长”,扰乱市场、坑害消费者。

  作者:周志宏


责任编辑:张楠

我要留言

昵称:
评论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