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汽笛响、车速慢、票价廉。2022年春运,铁路部门持续聚焦民生需要,适应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合理安排运能,统筹规划列车运行。81对公益“慢火车”依然穿梭在山区乡间,为那些边远地区的老百姓带去美好生活的梦想。
当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趟趟飞速驶过的列车正在让中国高速“流动”起来。15万公里运营里程的钢筋铁轨东西贯通、南北相连,它连接起了出发和目的地,连接起了家乡和远方,更连接起了幸福团圆和民生期盼。
在一切都在拼命向“快”靠拢的大时代背景下,这些慢悠悠、站站停的“慢火车”似乎已经有些跟不上潮流。但正是因为有它们在崇山峻岭间不停穿行,为一个个偏远乡县打通了和外界相连的桥梁,让云南、湖南、东北等地乡村的瓜果蔬菜得以流动输送,让红色老区的文化底蕴能够发挥吸引力,让四川大凉山、甘肃白银等地的山区百姓可以外出求学务工。这些不计成本、不计客流、不计上座率的公益火车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百姓的出行条件,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更推动了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承载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盼望。
几十年前,一代代铁路人肩挑手扛,在坚石巨木中,用双手铺就了一条条通向乡村的铁路,那曾是沿线居民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几十年过去,车窗外,低矮的民房变成了新式的民居,光秃的山地变成了茂盛的农田,破旧的小路变成了结实的马路。游客可以乘坐列车一边享受铁路的优质服务,一边观赏窗外的乡间美景;青年可以乘着列车去远方的城市拼搏梦想;村民可以搭乘火车外出售卖农产品,还可以通过车上的“列车大集”让旅客直接挑选购买。这些“慢火车”让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发展红利,更让乡村振兴的脚步越来越“快”。
这些公益“慢火车”的背后,传递着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推动,浸透着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责任担当和脉脉温情。就在越来越快的中国高铁让我们拥有了昂首阔步、仰望星空的自信时,那些仍在山区乡间穿行的“慢火车”让我们有了脚踏实地、迈向春天的勇气。铁路部门将继续让温情与速度并行,拉近家与远方的距离,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