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铁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之间的距离越发拉近。在大山深处,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每站都停的列车,似乎与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就是这些“慢火车”为山区里的百姓带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穿行在普雄与攀枝花南之间的5633/5634次列车就是这样的“慢火车”,376公里的路程沿途要停靠26个站,全程行驶11小时零4分钟。票价最高25.5元,最低2元,已经30多年没有变过。
山区经济落后,这里的孩子肩负着改变贫困命运的众望。“慢火车”解决了孩子们外出求学的交通问题,低廉的票价也缓解了求学路上的经济压力,吉米木加是西昌市川兴中学的初二学生,家离学校171公里,汽车票价50元,火车票价却只要5元。别看这趟列车速度慢,但承载着孩子们努力奋斗改变贫困命运的梦想。
“慢火车”不仅是孩子们的“求学车”,也是山里人们的“赶集车”,更是惠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扶贫车”。沿途的村民们将刚刚采摘的农产品、亲手制作的小工艺品、甚至还有黄牛、山羊、肥猪等家禽家畜带上车厢,卖折耳根的大妈不出四站路的功夫,就卖掉了一半的货。装满货物的“慢火车”俨然变成了一个流动的集市。
为了把最温馨的服务传递给山里的老百姓,铁路部门在小慢车上也花了大心思。5633/5634次列车特别配备了6名彝族列车员,以便更好地为当地彝族百姓服务。为了方便百姓运送牲畜,列车上还有一节拆卸了座椅,成为专门的“动物园”车厢。
今天的中国大地上,仍保留着81对这样的“慢火车”, 30多年没变的票价注定面临着运营的亏损,但铁路部门算显然不是单算的“经济账”而是这背后的“民生账”,不变的票价体现的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情怀。
一节节在重山中蜿蜒穿行的绿色车厢,将山区里闭塞的空间与外面的世界串连起来,让求学的孩子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为山里最新鲜的土特产打开销路,让老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将山外的科学技术带回来,助力沿线村镇在脱贫攻坚路上取得圆满的胜利。
“慢火车”蕴藏的含义已经不仅是交通工具,它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是流淌在大山间最暖心正能量。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