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0亿人次,书写了中国高铁的又一辉煌篇章。这条无畏零下40℃严寒、驰骋于白山黑水间的钢铁巨龙,历经12载风雪洗礼,不仅是中国高寒高铁技术的巅峰之作,更是驱动东北振兴的强大引擎,它疾驰的每一寸轨迹,都深深镌刻着中国铁路人顶天立地的背影。
创新,是融化冻土的烈焰,亦是冰雪匠心的淬炼。 高寒禁区曾被视为高铁不可逾越的“天堑”,中国铁路人却以自主创新的烈焰将其锻造成通途。没有先例可循,就在风雪中摸索;没有经验可鉴,就在严寒中创造。从冻土路基的稳定控制到接触网冰凌的智能感知清除,每一次突破都是智慧在极限条件下的淬火重生,是挑战严寒的“匠心”独运。这些“黑科技”的落地生根,不仅让哈大高铁成为全球高寒高铁的标杆,更将一套可复制的“中国方案”馈赠世界。这创新的烈焰,熔化了自然的桎梏,也点燃了东北振兴的希望火种。
担当,是刺破极寒的锋芒,是铁骨铮铮的誓言。面对零下40℃的极限严寒与70℃的温差裂变,退缩从未是铁路人的选项。道岔冻结、接触网覆冰、路基冻胀,每一项都足以让列车寸步难行。然而,中国铁路人以血肉之躯铸就安全长城,在冰天雪地中彰显“铁骨”担当。深夜的除冰号角穿透风雪,是线路工在零下三十度严寒中挥动冰镐的铿锵节奏;黎明前的第一班列车安全驶过,凝结着检修人员彻夜监测冻胀隐患的心血。12载寒暑,上百次暴雪,67117万公里安全运营里程,每一寸延伸的轨道,都深深镌刻着铁路人“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忠诚担当。无论春运大潮如何汹涌,无论风雪如何阻隔归途,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铁路人,扛得住最冷的冰霜,守得住最暖的归途。
奉献,是温暖归途的炉火,是铁骨之下的万般柔情。十亿客流的背后,是无数个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与深情付出。当列车在零下30℃的寒夜里疾驰,是检修工呵气成霜的彻夜守护;当春运人潮涌动,是客运员沙哑嗓音中的耐心指引。长春站“春之约”的温馨相助,沈阳站“美丽”服务台的细致关怀,大连站“刘晓云工作室”的点滴温暖,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誓言在刷脸进站、电子客票、互联网订餐的便捷中,更在那些无声的搀扶与微笑里化为可触可感的“中国温度”。正是这无处不在的“柔情”服务,让疾驰的钢铁巨龙满载人间暖意。日均发送旅客从6.7万到35.9万的攀升,单日49.7万人次的极限考验,无不浸透着铁路人以奉献为炉火,温暖亿万“归途”的赤子之心。
10亿人次穿越风雪,是哈大高铁的里程碑,更是中国铁路人精神力量的丰碑。它用“铁骨”般的担当在极寒之地立起安全标杆,以“冰雪匠心”在技术禁区刻下中国印记,凭“柔情”奉献在万里“归途”传递人间暖意。这群时代的“道钉”与“铺路石”,用青春和汗水在冰封之境镌刻下“交通强国”的担当丰碑,让每一次穿越冰雪的旅程,都成为一场关于温暖与希望的坚定抵达。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