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凉山腹地,有一列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慢火车,它往返于普雄至攀枝花之间,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成为了大凉山深处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列慢火车不仅是连接大凉山与外界的重要纽带,更是当地彝族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他们的情感与希望。
这列慢火车之所以被称为“慢”,是因为它在沿途的每一个小站都会停车,以便于当地居民上下车。它不追求效率,而是以最贴近民生的速度,为大凉山的彝族同胞提供着便利。对于生活在大凉山深处的居民来说,这列火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们通往外界的桥梁,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在国铁沈阳局通化至长白山间也开行着这样的慢火车,虽只有4节车厢,但却是通化站至长白山站间唯一一趟火车,也是沿途村民出行的必备交通工具。这每天一趟的列车是村民们探亲访友、出门就医、售货购物的最暖“公交车”。慢火车的运行,不仅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还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它帮助当地居民将特色农产品带出大山,沿途的美景与民族风情也吸引了众多游客,这也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此外,慢火车还承载着教育的使命,每年都有许多孩子乘坐这列火车前往城市求学,追求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在高铁时代,慢火车虽慢,但其承载的民生情怀从未改变。尽管慢火车运行成本高,但却从未提价,始终保持着低廉的票价,确保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够负担得起。这种以人为本的运营理念,不仅体现了铁路部门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慢火车还成为了山区百姓的“便民车”“致富车”“连心车”,它们见证着沿线地区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巨大变化,也践行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慢火车成为了一种温暖的存在,它不仅连接着山区与外界,见证着发展变迁,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更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向外界展示着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山区的美丽风光。铁轨上的民生温度,时时映射出慢时光里的铁路温情,载着民众驶向幸福的新生活。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