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7月1日零时起,沈阳铁路部门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此次调图的最大亮点,无疑是京沈高铁正式迈入时速350公里常态化运营时代。沈阳至北京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2小时29分,铁岭、四平等东北主要城市进京时间大幅缩短。
“毛细血管”再延伸,客货双增织密流动网。此次调图,沈阳铁路部门在运力投放上做足“加减法”。图定客货列车总量突破3400列大关,新增的22列旅客列车,不仅加密了通辽至长春等城际线路,更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阜新、凤城等县级市站点40余列次。这种“毛细血管式”的运力渗透,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旅客“中转难”问题,让交通网络在东北大地上编织得更加细密均衡。货运方面,通过增开合肥东至沙岭跨局多式联运班列、通榆至鲅鱼圈管内普快班列,并优化中欧班列装车组织站新增得胜台、长春南等,实现了“重载提效”与“快速直达”并行。一列列满载工业原料与特色农产品的钢铁巨龙高效穿梭,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畅通区域经济循环提供了坚实支撑。
智能动车组上线,“走得好”体验再升级。速度提升之外,服务升级是此次调图的另一重头戏。56列经由京沈高铁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标杆列车密集开行,其中新增的CR400BF-GS新型复兴号技术提升型智能动车组成为焦点。官方数据显示,该车型通过优化布局,标准编组定员提升至619人;采用降噪内风挡、新型地板减震器等静音技术,车厢环境进一步优化;车厢内USB接口等细节也根据旅客反馈进行了人性化升级。更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下沉”的温度:县级市停靠站点的增加,直接惠及沿线中小城市居民的商务、探亲、就医等多元出行需求。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旅客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细节中不断攀升。
京沈提速350公里,“时空走廊”催生协同新效率。京沈高铁的全面达速,在京津冀与东北腹地间架起了一条更高效的“时空走廊”。时空距离的压缩,正转化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度。大站快车数量由现行16对大幅增加至28对,沈阳、长春、哈尔滨方向运力提升尤为突出,强化了枢纽城市的辐射力。高铁快运网络的完善,使辽西等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得以更快速、更低损耗地进入京津市场,“朝发夕至”成为现实。这条“强纽带”,让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东北与首都圈之间加速奔流,激发出区域经济的新活力。
每一项举措背后,都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初心的精准落地。这场精密的运力“绣花”,织密的不仅是东北大地的交通经纬,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纽带。当一列列复兴号承载着希望与机遇加速穿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铁路以专业与匠心,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的澎湃铁动力。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