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北斗时评>>金虎文化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法可依了

2021-09-02 09:06:22    来源:红网 分享到:

  9月1日起,《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正式实施,让一直以来被忽视的在校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进入了全国公众视野,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规定》除了包含学校管理的相关内容,如“禁止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排名”“学生课间休息的自由不容侵犯”“除教学需要外,禁止手机带入课堂”等,还重点强调了有关未成年人校园欺凌与未成年人性骚扰、性侵害的相关预防与解决办法。如明确要求:“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学生交往行为准则、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视频监控管理规定等制度,建立预防、报告、处置性侵害、性骚扰工作机制。”同时,针对学生内部的校园欺凌,要求学校开展专项调查进行评估,并归纳“侵犯身体、侮辱人格、侵犯财产、恶意排斥、网络诽谤或传播隐私”等五类欺凌行为。至此,校园欺凌不再是学生私下的小打小闹,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堂”去预防和杜绝此类现象。

  近年来,在校未成年学生遭到侵犯和欺凌的新闻多见,不论是社交媒体还是官方平台,对此类问题的讨论热度只增不减,在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也得以呈现,但一直未出台相关的规定办法。受害者维护自身权利的途径大都是私下解决,即使报警,警方也由于难以取证、缺乏定罪依据、受害者表述不清等原因而面对重重障碍。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受到猥亵和欺凌时,往往不能及时向家长和教师反应,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已经受到侵犯。很多时候,未成年学生特别是低龄学生向老师、家长反映自己被同学欺负,或者出现了厌学情绪,并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欺凌现象也从一开始被误解的“同学关系不和”逐渐演变为更严重的侵犯身体、侮辱人格的行为。学生在遭受不公对待后,若没有及时反应和解决,不仅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伤害,也会默默助长此类事件发生,甚至导致学生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出现。

  然而,想要从源头上预防发此类事件的发生,还要加强学生的性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已经构成了侵犯和欺凌,在受到此类对待时如何维护个人权利。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无法每时每刻都陪伴在学生身边,学生应当首先拥有独立判断是非善恶、独立保护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的保障学习生活。

  健康积极的心理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相信在未来我国会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规定和法律,同时还需要全社会共同打造和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文/宋姝璇(重庆大学)


责任编辑:张楠

我要留言

昵称:
评论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