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天向上散发着光,天天向上乘风破浪,一起温暖,欢笑飞扬。”一首欢快的歌曲在校园里回荡。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不断探索创新公益支教新模式,面向西铁青年发起前往勉县担当学生社团活动辅导员的支教邀请,最终确定2名青年作为第一批支教人员参与乡村支教工作。
铁路精准扶贫一直在路上。脱贫攻坚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新时期的铁路人不负时代使命,不忘初心、服务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脱贫攻坚承诺。在扶贫的道路上,彰显出了新时代铁路人的新引领和新担当。
在高速铁路网四通八达的今天,全国常态化开行公益性“慢火车”81对,覆盖21个省份,经停530个车站,所经之处,大多是国家级贫困县集中的地区。慢火车以其独有的慢节奏,成为山区人们经商购物、求学求医,城里人前往乡村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的桥梁和纽带,托起乡村振兴梦想,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从“凿山开路”到“脱贫摘帽”,或许是一个漫长的岁月,但一路不通,则一难变万难。诚然,只要富有“愚公移山”精神,凭借持之以恒的毅力凿山开路,茶盐古道也能变成康庄大道,铁路的扶贫给青山绿水带来了更多的色彩,沿线自然风光独特、民族特色浓郁、旅游资源富集。铁路人深知“富”与“路”的关系,在选址选线上,尽可能覆盖更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勇担社会责任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公益小慢车的开行,满载民生情怀;在创新产业上,坚持授之以渔,不断探索“铁路+旅游”等新模式;在乡村扶智上,更是不遗余力的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个行业,一个小站,一群人,被一列列的小慢车联系到了一起,穿越一座座大山,一个个村庄,小慢车承载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承载着村民对脱贫致富的决心,承载着外出务工人们的汗水。打通了村民走出去看看的“最后一公里”,给予了山区百姓们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希望,与时速高达300公里的高铁相比,平均时速只有50公里的“小慢车”却勾勒出不一样的风景。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中国铁路始终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无论公益“慢火车”还是助力乡村教育,都是让爱和希望在乡村传递,让更多人感受到岁月静好,也从这里出发,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再出发。
吴金潞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